在倉儲物流作業中,貨物纏膜是防止貨物散落、受潮、受損的關鍵步驟,直接影響貨物運輸和存儲的安全性。看似簡單的纏膜操作,實則蘊含諸多細節,稍有不慎就可能留下隱患。以下為你全面梳理倉儲物流公司給貨物纏膜時需要重點關注的要點。
一、纏膜前的準備工作
(一)檢查貨物狀態
纏膜前需對貨物進行細致檢查,確保貨物包裝完整、無破損。對于易碎品,要查看包裝是否牢固,緩沖材料是否到位;對于液體物品,確認容器密封無泄漏;對于零散物品,檢查是否已整齊碼放、固定 。若發現貨物存在包裝破損、貨物外露等問題,應先進行修復或重新包裝,避免纏膜后問題被掩蓋,導致貨物在運輸途中受損 。例如,紙箱包裝的電子產品若出現邊角破損,未修復就纏膜,運輸過程中破損處易受擠壓,造成產品損壞。
(二)選擇合適的纏繞膜
根據貨物的重量、尺寸、特性及運輸要求,選擇適配的纏繞膜 。對于輕型貨物,可選用厚度較薄、韌性較好的纏繞膜,既能降低成本,又便于操作;對于重型貨物或堆疊較高的貨物,則需使用厚度較大、拉伸強度高的纏繞膜,以提供足夠的束縛力 。此外,針對對防潮、防塵要求高的貨物,可選擇具有防潮、防塵功能的纏繞膜;對于有防靜電需求的電子產品,需使用防靜電纏繞膜 。不同材質的纏繞膜在粘性、透明度、耐溫性等方面存在差異,要根據實際需求合理選擇,確保纏繞膜能發揮最佳保護效果 。
(三)準備纏膜設備與工具
確保纏膜設備(如纏繞機、手動拉伸器等)和輔助工具(剪刀、膠帶等)狀態良好 。使用纏繞機時,提前檢查設備的運行參數,如纏繞圈數、拉伸比例、升降速度等是否設置合理;手動操作時,檢查手動拉伸器的手柄是否牢固、拉伸功能是否正常 。同時,準備好足夠的纏繞膜和備用工具,避免因設備故障或材料不足影響作業進度 。例如,在使用纏繞機對大批量貨物纏膜時,若未提前檢查設備,中途出現故障,會導致作業中斷,延誤發貨時間。
二、纏膜過程中的操作規范
(一)合理規劃纏繞方式
根據貨物的形狀和碼放情況,確定合適的纏繞方式。對于規則形狀的貨物,如方形紙箱堆垛,可采用上下往返纏繞或螺旋纏繞的方式,確保貨物各個面都被緊密包裹 。上下往返纏繞時,從貨物底部開始,向上纏繞至頂部后折返,重復多次,增強對貨物的束縛力;螺旋纏繞則是從底部開始,以螺旋狀向上纏繞,使纏繞膜均勻覆蓋貨物表面 。對于不規則形狀或零散貨物,可先使用打包帶或繩索進行初步固定,再采用交叉纏繞的方式,填補空隙,防止貨物移動 。
(二)控制纏繞力度與松緊度
纏繞過程中要把握好力度,避免過緊或過松 。纏繞過緊,可能導致貨物變形,尤其是對紙箱、塑料包裝等抗壓能力較弱的貨物,可能造成內部物品損壞;纏繞過松,則無法有效固定貨物,在運輸過程中貨物容易晃動、移位,甚至散落 。一般來說,纏繞膜應緊貼貨物表面,但不使貨物產生明顯變形 。對于易碎品和精密儀器,纏繞力度要更加輕柔,可適當增加纏繞層數來提高保護效果 。
(三)確保纏繞膜的覆蓋完整性
纏繞膜需完全覆蓋貨物表面,尤其是貨物的邊角、縫隙等部位 。對于堆疊的貨物,除了包裹側面,頂部和底部也需用纏繞膜密封,防止灰塵、濕氣進入 。在纏繞過程中,要注意相鄰纏繞層之間的重疊部分,一般重疊寬度應不小于纏繞膜寬度的三分之一,以增強纏繞膜的整體性和牢固性 。同時,對于貨物的突出部位,如貨物上的把手、支架等,要用纏繞膜進行特殊包裹,避免因摩擦或碰撞導致纏繞膜破損 。
三、纏膜后的檢查與收尾
(一)檢查纏繞質量
纏膜完成后,對貨物進行全面檢查,查看纏繞膜是否存在破損、氣泡、褶皺等問題 。若發現纏繞膜破損,需及時用膠帶修補或重新纏繞;對于氣泡和褶皺,可手動撫平或調整纏繞膜的松緊度 。同時,檢查貨物是否被牢固固定,晃動貨物,確認無明顯移位 。例如,檢查家電產品纏膜情況時,若發現纏繞膜在邊角處有破損,未及時處理,運輸過程中灰塵、濕氣易侵入,影響產品質量。
(二)做好標識與記錄
在纏膜后的貨物上張貼清晰的標識,如貨物名稱、數量、目的地、易碎品等警示標識 。標識應張貼在顯眼位置,便于后續搬運、存儲和運輸人員識別 。同時,做好貨物纏膜的相關記錄,包括纏膜時間、操作人員、使用的纏繞膜規格等信息,以便追溯和管理 。記錄信息可錄入倉儲管理系統,方便查詢和統計 。
(三)妥善處理剩余材料與設備
將剩余的纏繞膜、廢料等進行分類整理,存放在指定區域,保持作業現場整潔 。對于使用過的纏膜設備和工具,及時進行清潔、維護,如清理纏繞機上的纏繞膜碎屑、給手動拉伸器涂抹潤滑油等,確保設備處于良好狀態,為下次作業做好準備 。
倉儲物流公司在給貨物纏膜時,只有嚴格做好纏膜前的準備、規范纏膜過程操作,并認真完成纏膜后的檢查與收尾工作,才能充分發揮纏膜的保護作用,保障貨物在倉儲物流各環節的安全。